过了50岁后,体重多少才适合?自查下,或许你不算胖
作者:九寨药业财务部 发布时间:2022-07-29 268次浏览
简介:

  

 

  肥胖是指人体的脂肪量过多,体重超标而导致的状态,跟食物摄入过多或者机体代谢改变有关系,肥胖还会带来一系列的慢性代谢疾病。

  在以前的时候,生活条件不是很好,身体胖一点代表吃得好,家境好,也是身体健康的象征,但是现在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,肥胖不再是人们崇尚的目标,更多人以瘦为美。

  但是对于50岁后的人来说,是不是越瘦越好呢?体重保持多少才最健康呢?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。

  01

 “千金难买老来瘦”,或许是大家多年的误解

  有一些老人非常瘦,连走路和跑步都不能正常进行,所以说瘦不等于健康,如果肌肉含量很少,就不能很好保护骨骼,也不能产生足够大的能量患者,容易跌倒,疲劳和虚弱。

  生活中很多老人患有棘手症,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之所以有这么多肌少症老人,可能是跟人们的观念有关,他们认为“瘦”就是“寿”,但是等到躯体功能减退,身体异常虚弱时才会发现不对劲,但是那时已经晚了。

  02

  过了50岁后,体重多少才适合?自查下来,或许你不算胖

  过了50岁之后,太胖和太瘦都没有好处,只有保持微胖才比较好,那么体重是多少才最合适呢?在这里给出一个公式,如果你计算后能够符合标准,说明你根本不算胖。

  BMI指数=体重(千克)/身高的平方(米2)

  对于成年人来说,BMI指数保持在18.5至24之间属于正常的水平,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,标准有所不同,标准体重的BMI指数应该保持在24-28之间比较合理,超出28就属于超重,要多留心。

  除了体重,腰围是否在合理范围内也很重要,研究发现,成年男性的腰围超过85厘米,女性的腰围超过80厘米,就可以被划分成中心型肥胖。

  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,腹部的脂肪会比较多,容易给健康带来威胁,老年人步行肥胖非常严重,可能暗示健康存在危险。

  总之,50岁之后的人,体重稍微胖一些的老人才对健康更有好处,不妨参考自己的BMI指数,自查一下,或许你根本不算胖。

  03

  为了有一个健康的体重,50岁过后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?

  主食也不要忘记吃

  有人觉得主食易胖、含糖量高,所以基本上不吃主食,研究发现,适当摄入脂肪能够降低死亡发生率。

  50岁过后建议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150克到250克,具体多少可以根据其他食物的搭配来决定,主食对于老人来说非常重要。

  脑功能骨骼肌肉运转等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,碳水化合物是功能的主要来源,主食摄入过少,会造成体重和肌肉的流失。

  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

  如果想知道体内是否缺乏维生素D,可以通过血液检测,50岁之后,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可以帮助强健骨骼,增加免疫系统。

  还有助于调节血压,改善心脏功能,预防糖尿病,想要补充维生素D可以多晒太阳,然后通过食物补充,比如多吃三文鱼,金枪鱼和蛋黄等。

  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

  50岁之后的人如果想要维持肌肉,就需要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,每天摄入多少蛋白有一定的标准,推荐维持在标准体重(公斤)× 1~1.5(克)的范围,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,包括肉,蛋,奶,大豆等。